<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土壤標本館簡介

    一、概況

    南京土壤研究所標本館建立于1953年,是我國館藏最豐富的集研究性收藏與科普性展出于一身的土壤標本館之一。館內收藏有近六萬件土壤標本。其中供研究用的瓶裝備用標本近5萬件,分類鑒比標本近5000盒,土壤形態及母質巖石標本約3000件,大型土壤整段標本100多個,此外尚有土壤理化分析標本、教學用標本、國外贈送標本、待研究標本等。豐富的館藏各類標本可供國內外學者查考、參比或修訂,為土壤學家提供了珍貴的科研資料,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標本館還專設有對社會開放的土壤標本及景觀圖片展覽室,展室被選為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參觀者近5000人次,為普及土壤科學知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作出貢獻。

    二、館藏情況與特色

    南京土壤研究所標本館收藏、展出的大型土壤整段剖面標本以其類型繁多、藏量豐富,具有高度的科研價值及教學之用而馳名中外。標本館貯藏以瓶裝分析標本及紙盒標本為主。作為分析備用及分類體系之間的參比研究,具永久保存價值的標本,是我所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寶貴財富。館內貯藏著不同時期采集的東北平原的均腐土(黑土)、西北高原的新成土(黃土)、江南水鄉的人為土(水稻土)、南方丘陵的富鐵土(紅壤)、四川盆地的雛形土(紫色土)、內蒙草原的鈣層土、新疆干旱地區的干旱土、青藏高原的高山土壤、縱橫南北的山地森林土以及南海諸島的“鳥糞土”等。

    我國地域遼闊,土壤類型繁多,土壤資源豐富。標本的采集遍布全國各地,從青藏高原到東海陸架,從北國山林到南海諸島,近幾年,又延伸到南極。館內收藏有德國、俄羅斯、朝鮮、日本、荷蘭等國和我國老、中、青土壤科研人員采集研究的標本。

    標本館現有面積800多平方米,分土壤瓶裝標本庫、土壤陳列標本及圖片展覽廳、土壤分類鑒比標本庫和資料庫。館內有專職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的標本接收、整理、接待借閱、分類維護等各項管理工作,有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保證標本的正常入庫。土壤標本館的國際交流活動也十分活躍,與美國、德國、俄羅斯、荷蘭、日本等國的土壤博物館之間經常互采、互贈土壤標本,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特別是80年代以來與荷蘭科學家進行的3次合作,先后在我國采集制作了50個典型土壤整段標本并寄往荷蘭,供國際土壤參比中心向全世界展示,受到了國際土壤學界的贊譽。

    三、科普展出

    標本館的科普窗口---土壤陳列標本及圖片展覽廳、土壤調查研究成果展覽廳,旨在向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土壤科學知識;向大眾提供直觀了解和識別我國豐富土壤資源的特征、形成、類型和分布的服務;為土壤、地理、農學、生態、環境等專業的專門人才提供土壤科學教育服務。不僅使人們能就地看到全國土壤豐富多彩的面貌,而且還可觀察到土壤所先后不同時期,不同人員對我國土壤的研究狀況。

    歷年來,土壤標本館十分重視全國各地土壤改良方面好的經驗和典型,多次舉辦有關專題如區域土壤調查、土壤利用改良、土壤科學試驗、先進農業技術措施應用等成果展覽。其中主要有: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河北、山東、黑龍江、廣東、廣西、新疆、內蒙等16個省區的土壤資源考察成果展覽;黃河中游、長江流域、南方山地水土保持考察成果展覽;黃淮海平原綜合開發治理成果展覽;紅黃壤改良利用成果展覽;氮、磷、鉀化肥合理施用研究成果和太湖地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成果展覽;山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展覽等,這些展覽,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生產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展覽內容豐富,知識性強,引起了參觀者廣泛的興趣。開展以來,數以萬計的青少年學生、各界人士、中外名人等參觀了展覽,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江蘇省、南京市的領導以及港澳同胞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也曾前來參觀,展室被選定為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范基地,學校師生團體前來參觀,對拓寬學生知識面、輔助教學起到良好作用。在江蘇省每一年的科普宣傳周活動中,展館熱情免費接待觀眾,積極宣傳科學知識,自一九九七我所成為江蘇省科委科普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來,連續六年被評為科普先進單位。

    <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