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止土壤鹽漬化 提高土壤生產力。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舉辦世界土壤日的活動,也是呼吁全球公眾更多關注和保護土壤,從各個層面共同努力,解決影響土壤健康的緊迫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護土壤安全。
為培養下一代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開展了針對小學生的科普活動。活動內容包括科普知識講座、趣味小實驗及參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姚榮江副研究員作了題為“鹽堿地上的綠色奇跡”的科普報告,他用趣味生動的語言和動態圖片,形象地給同學們講解了什么是鹽堿地、鹽堿地的成因、分布和鹽堿地上生長的耐鹽植物。報告最后姚榮江副研究員用生長在鹽堿地上的紅柳耐瘠、堅韌、頑強、向上、凜然、飄逸的精神來鼓勵同學們勤奮努力,積極向上。報告內容既具有專業性又不失科普的樂趣,同學們認真聽講并記筆記,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姚榮江老師
同學們認真聽講
同學們認真記筆記
報告結束后,四個與“鹽堿土”相關的趣味小實驗——酸堿初體驗、讓溶液中的鹽現形、認識鹽堿土和植物耐鹽小實驗讓同學更加活躍起來。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認真地觀察和傾聽,隨著一個個有趣的實驗現象的展現,同學們歡呼雀躍,都安耐不住親手操作起來,通過報告和有趣的動手實踐,同學們更加了解土壤,了解鹽漬土的知識,也領悟到了科學實驗的樂趣。
植物耐鹽小實驗
認識鹽堿土實驗
酸堿初體驗實驗
實驗結束后,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陳冬峰館長帶領同學們參觀了土壤標本館,向同學們介紹了標本館中展覽的來自祖國各地乃至世界的典型土壤類型的土壤剖面,引起了同學們濃烈的興趣。
參觀標本館
參觀標本館
此次活動是在第八屆世界土壤日到來之際,通過趣味科普的形式,讓社會公眾了解土壤,認識到土壤的珍貴與脆弱,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體驗科學的魅力。活動結束后,同學和家長們均表示,此類科普活動能夠培養科學興趣和動手能力,對課本上的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讓科學走進生活,讓土壤被更多人重視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