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導師介紹

    張桃林

    2009-08-27 分享到:
         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農業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1961年5月出生于江蘇姜堰市,1978年10月考入南京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學習;1982年8月,考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985年畢業留所工作;1986年4月,赴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吉森-李比希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9年獲得農學博士學位;1989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后;1991年12月,中國科學院紅壤生態實驗站常務副站長;1992年2月,中國科學院特批副研究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4年5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助理(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5年8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長、兼中國科學院紅壤生態站站長(1995年12月,中國科學院特批研究員);1997年1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1998年9月,博士生導師),并入選'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首屆第二層次培養對象。1999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1999年9月,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1999年12月南京市副市長;2001年10月,江蘇省副省長;2002年12月起,九三學社中央常委,江蘇省副省長,兼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土壤和土地退化及其恢復重建生態學理論與實踐、持續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研究工作。'八五'以來先后主持國家85攻關“南方紅壤退化機制與防治措施”專題(85-009-01-11)、95攻關“退化土壤恢復重建與季節性干旱防御關鍵技術研究”專題(96-004-03-12)、國家自然科學基“不同利用模式調控紅壤旱坡地土壤水分的機理及模型”(49371034),中科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我國東南地區高度集約化農業利用下土壤退化的機制及合理調控” (KZCX3-SW-417),合作主持國家基金95重點項目“我國東部地區紅壤的時空變化、機理及調控對策研究(49631010)、國家重大基金項目中國東部陸地農業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相互作用機理研究課題(39899370)、中科院“九五”重大項目中的“農田生態系統水分、養分循環與生產力關系研究”(KZ95T04)等項目研究,參加國家973項目“紅壤侵蝕、酸化和肥力退化機理及恢復重建機制”課題。先后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論文12篇)、出版專著3部,主編論文集5部,培養研究生、博士后10多名,作為主要完成人員的《紅壤生態系統綜合治理及農業持續發展》1995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列第四),《江西省京九沿線農業區域開發規劃》1997年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列第五);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中國紅壤退化機制與防治》2003年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主要從事集約化農業利用下土壤退化的機制及合理調控研究。

         聯系方式:tlzhang@issas.ac.cn

    <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