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萬物土中生——土壤是最珍貴的自然資源,但如果我們告訴你,每五秒就有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土壤被侵蝕,這是不是很令人震驚?是的,目前土壤和我們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便是土壤侵蝕。
2019年12月5日是第六個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全球主題就是:阻止土壤侵蝕,拯救我們的未來(Stop Soil Erosion, Save Our Future)。
世界土壤日期間,南京土壤研究所科學傳播工作領導小組聯合辦公室、科技處、人事處及相關科學家組織策劃并開展了多渠道的宣傳活動。新華日報、科技日報、南京日報、現代快報、揚子晚報等六家媒體對世界土壤日土壤侵蝕主題進行了多角度的宣傳和報道,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
南京土壤研究所趙其國院士接受了媒體采訪時表示,“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根。土壤安全關系著糧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是維系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他強調,如果不采取行動減少侵蝕,將損失超億噸的谷物,阻止土壤侵蝕,就是拯救我們的未來。
南京土壤研究所梁音研究員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了目前水土流失的現象與研究進展,從土壤侵蝕的危害講起,講述了目前我國土壤水土流失的區域特征、水土保持的內涵與需求以及我所近年來在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他強調,土壤是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體的核心,水土流失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全世界土壤侵蝕每年導致250億-400億噸表土流失,導致作物產量、土壤的碳儲存和碳循環能力,養分和水分明顯減少,如果不采取行動減少侵蝕,預計到2050年谷物總損失量將超過2.53億噸,相當于減少了150萬平方公里的作物生產面積。他希望通過媒體呼吁讓民眾認識到土壤及防治土壤侵蝕的重要性。
江蘇農工公眾號推出“世界土壤日” 周健民主委專題訪談。周健民研究員在訪談中提到“中國是土壤侵蝕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以及黃河大量泥沙的存在就是最直觀的明證。除此之外,我國丘陵紅壤地區、東北黑土區等土壤侵蝕現象也很普遍,直接影響了土壤的生產力和生態環境。雖然這些年我們加大了保護力度,但問題依然嚴重”。
《科學》雜志推出土壤專題,刊發了《土壤與生態系統健康:從性質研究到分區管理》、《新技術在土壤學中的應用》、《土壤營養和污染的人類健康效應》等專題文章。
2019年11月27日至29日,第一屆全國土壤分析技術研討會暨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分析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江蘇南京召開,來自國內89家單位的2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結合世界土壤日主題,會議舉辦方開展了廣泛宣傳,張貼了世界土壤日海報和土壤侵蝕相關的宣傳材料。
2019年11月28日,南京土壤所黨委主辦、所人事處和所老科協共同舉辦“科學家精神”科研人生座談會。研究所老、中、青三代歡聚一堂,座談交流。結合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主題,會議特別邀請水土保持領域專家史德明研究員與大家座談交流。史德明研究員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向大家回顧了我國和研究所在水土保持防侵蝕方面科學研究的情況。強調了防止土壤侵蝕,治理水土流失,恢復生態植被,更是整個人類家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人類未來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我們腳下的土壤。土壤中充滿了水、營養物質和微生物,這些對我們的食物生長來說至關重要。作為一種有限資源,即使恢復幾厘米的土壤也需要長達一千年的時間。”他語重心長地呼吁大家深刻領會科學家精神的內涵,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世界土壤日的設立不僅是針對土壤科技工作者,更是對民眾,只有加強宣傳,讓大家都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有一種危機感,才能在自己的行動中注意科學地利用和保護土壤。
我們95%的食物來自土壤,防止土壤侵蝕勢在必行。保護土壤,讓我們一起行動!
相關報道與文章鏈接:
[科技日報]:世界土壤日|治理土壤侵蝕,“紅與黑”都很重要!
[江蘇農工]:世界土壤日” 周健民主委專題訪談江蘇土壤八成為輕度侵蝕 水土流失呈好轉趨勢
[現代快報]: 今年世界土壤日關注“土壤侵蝕”,江蘇水土流失八成以上是輕度
[南京日報]:南京水土流失面積下降,人為因素減少——八成以上“癥狀”輕 暴雨侵蝕是主因
[紫牛新聞]: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吃土”的你可知,地球上每5秒就有一塊“足球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