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南京土壤所組織全所黨員干部和職工學生集中收看了開幕會盛況,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開幕會后,廣大黨員干部迅速掀起了學習討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大家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大是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主題鮮明、高瞻遠矚、催人奮進,全面總結了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科學謀劃了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將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系統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
廣大黨員干部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加快原始創新突破,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堅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勝信心和行動自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科技力量。
沈仁芳(所長):黨的二十大是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劃時代的盛會,習近平總書記今天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戰略、新思想、新要求,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報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驅動力,作為科技人員,備受鼓舞和鞭策,并深感肩負的歷史使命職責。作為土壤科學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力軍,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要勇抓歷史機遇,肩負起歷史重任,不斷強化土壤科學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強化協同攻關組織體系,加強基礎原創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土壤科學研究領域的原創理論突破、轉化應用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造就一批國際領軍科學家和杰出青年人才,加快建成國際頂尖的土壤科學研究機構,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戰略提供科技支撐。
蔡立(黨委書記):我們為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而鼓舞自豪,為在新征程上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充滿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作為土壤科技領域一支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的使命任務作為主責主業,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科研工作導向,腳踏實地,聚力攻關,勇于創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姚榮江(研究員、黨支部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人才是重要支撐,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責無旁貸,在新的歷史時期科學院人應奮起而上,勇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這也深刻體現了我們目前所從事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我們將沿著總書記規劃的路線與藍圖,主動契合國家在農業和生態領域科技創新的發展需求,把個人奮斗匯入國家發展洪流。
胡文友(副研究員、黨支部書記):黨的歷史發展與偉大進程與國家命運和我們每一個人緊密相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新時代的土壤科學科研工作者,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和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難、以身作則、胸懷祖國、科技報國”的科學家精神,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扎根土壤科學研究一線,在一線工作中苦練本領、增長才干,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著力破解土壤科學核心基礎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讓科技創新成果服務于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錢林波(副研究員):習近平總書記二十大報告內容豐富、振奮人心。過去十年,在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方面發展取得了卓越成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確保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等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明確了我們未來奮斗方向!我們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讓青春在全面建設成現代化強國得洪流中貢獻力量!
魏昌龍(青年科研人員、團委書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其中,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我們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青年科研人員,結合自身研究領域,我們需要不斷思考與實踐:如何更好地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如何將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到凈土保衛戰、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科技自立自強要深入內心,更要落地生根。作為土壤科技力量的先鋒隊一員,我們應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肩扛“國家責”,為綠水青山、糧食安全、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等科技攻關而努力奮斗。
解珺(管理部門職工):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令人振奮,報告高度總結了過去5年工作,全面總結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告別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5年,我們即將迎來追夢路上新的時間坐標。我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長學長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實實做好科研管理服務各項工作。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奮力助推土壤科學研究事業不斷取得新進步,實現新發展。
黃蓉(支撐部門職工):黨的二十大將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這一重要時刻將被歷史銘記,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不畏風高浪急、不畏強權霸道,用勤奮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用艱苦奮斗勇攀科技高峰。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在大會中汲取偉大精神力量,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出一份力,建一份功,向著美好未來揚帆再起航!
夏明明(研究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青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年輕的生態學者,我們必須扎根大地,一步一個腳印,用理論結合實踐,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饒雷振(研究生):今天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十月十六日,作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有幸收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二零二二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贏得了令人驚嘆的大國榮光。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理想遠大、信念堅定,要有敢闖、敢進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義無反顧向前行,在新時代機遇下不懈奮斗,建功立業。
謝子煜(研究生):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與同學們一起集中收看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心潮澎湃!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內涵十分豐富,傳遞出強有力的領導和執政信心。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我們黨以人民為本的發展思想,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等一系列偉大事業。現在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要義無反顧前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我個人,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鉆研科研任務,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碩士研究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貢獻應有之力!
謝新鑫(研究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說,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回首這幾年,我們經歷了自然災害、疫情等天災人禍的考驗,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克服困難,發揮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偉大精神,尤其是黨員同志們,無時無刻不屹立在抗爭的第一線,為了國家強盛,為了人民安康,積極發揮著先鋒帶頭作用,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自信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