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石燃料的大規模使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如何產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如何減緩與應對氣候變化?
恰逢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成立十二周年,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創刊之際,18個國家64個研究機構的學者(11位院士,1位諾獎獲得者)合作發表了題為“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綜述文章,系統闡述了氣候變化的實質、影響和減緩與適應策略,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撐。
文章揭示了過去80萬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和主要氣候驅動因子,闡述了氣候變化對地球各圈層的影響,提出了基于自然和技術的緩解與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碳量化、建模和定價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強調無論全球局勢如何變化,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都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該文第一兼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芳研究員;并列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魏科副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可持續建設學院米志付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Sabine Grunwald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王法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伍星副研究員;并列通訊作者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丹麥奧胡斯大學Erik Jeppesen教授,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陳鏡明院士,德國波恩大學Wulf Amelung院士,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James M Tiedje院士。主要作者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長顏曉元研究員、德國柏林自由大學Matthias C. Rillig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德國亞琛工業大學Andreas Schäffer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程海院士,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Christoph Spötl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朱健康院士。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59717/j.xinn-geo.2023.100015
圖1 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策略
圖2 自然的溫室效應(左側)和人類活動影響的溫室效應(右側)
圖3 過去80萬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和主要氣候驅動因子
圖4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圖5 基于自然和技術的緩解氣候變化策略
圖6 基于生態系統管理的適應氣候變化措施
圖7 全球碳定價政策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