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支撐系統

    土壤學報

    2009-08-23 分享到:
     介 紹
      《土壤學報》(ACTA PEDOLOGICA SINICA)(CN 32-1119/P,ISSN 0564-3929,郵發代號2-560)是由中國土壤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辦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圖、表和關鍵詞)核心科技學術期刊(雙月刊)。

      《土壤學報》反映土壤學各分支學科有創新或有新意的、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學及相關領域,如植物營養科學、肥料科學、環境科學、國土資源等領域中具有創造性的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前沿問題評述與進展和問題討論。該刊主要讀者對象為土壤學及相關學科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管理干部。《土壤學報》的前身是《中國土壤學會會志》(Bulletin of th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于1948年12月創刊。1952年更名為《土壤學報》。1955~1956年定期出版,為半年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57年起由半年刊改為季刊,全國各地郵局發行。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科研工作停頓,《土壤學報》也被迫停刊。1978年8月經中國科學院批準正式復刊。該刊為16開本,每期144頁,國內外公開發行。2002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該刊歷任主編:1948年主編是宋達泉研究員;1950~1954年主編是馬溶之研究員;1955~1983年主編是熊毅研究員;1984~1996年主編是魯如坤研究員;1996~2003年主編是季國亮研究員。現任主編是蔡祖聰研究員。該刊編輯部現有編輯人員4人。
      《土壤學報》辦刊宗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理論聯系實際,貫徹"雙百"方針,為發展國民經濟服務,為科教興國服務,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為土壤學科發展服務。

      《土壤學報》創刊以來,一直堅持貫徹正確的辦刊宗旨,刊登論文的學術水平和編輯出版質量不斷提高,多年來該刊發表的論文直接或間接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的為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指出了新途徑或提供了理論依據,有的豐富和發展了土壤學科內容,有的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基礎資料。該刊反映了土壤科學研究的發展軌跡和理論水平的提高,并推動了科研出成果、出人才,同時該刊也是中國土壤學界與國際土壤學界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窗口。

      《土壤學報》在國際上與英、美、日、德等27個國家153個單位和個人建立了交換聯系,發表的論文被國際著名的美國出版的CA、CAB文摘收錄。該刊已成為國際同行所重視的學術刊物,在國內已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刊物。該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的來源期刊和《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的收錄期刊。《土壤學報》在選題、組稿上能緊跟土壤學發展前沿,對科研工作起著導向的作用,深受廣大讀者和作者歡迎。

      《土壤學報》曾于1985年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優秀期刊獎;1992年又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同年榮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二等獎和國家優秀期刊二等獎;1999年榮獲江蘇省優秀期刊獎;2000年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2001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投稿須知
      本刊反映土壤學各分支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本領域具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報告、研究簡報、前沿問題評述以及重大研究項目進展和問題討論等稿件。本刊向國內外發行。主要讀者對象為土壤學及相關學科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管理干部。   
     
     來稿要求及注意事項
      1.論點明確,數據可靠,論據充分,條理清楚,文字精煉。稿件的體例格式請參考近期本刊。
      2.來稿請用A4紙隔行單面打印。表格采用三線表,數據縱欄列出。圖件、照片清晰準確。圖題、圖例、圖注、表題、表頭、表注等同時用中、英文標注,具有自明性。
      3.每篇論文應有2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并給出中、英文關鍵詞和論文的中圖法分類號。
      4.計量單位一律按國家統一規定。氮、磷、鉀除化肥養分外,一律按元素計量。外文字母和符號均需分清大小寫、正斜體。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數碼和數學符號等的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并用鉛筆標注。
      5.參考文獻不分文種,均按在文中出現的順序排列。文獻作者三名以上者只列前三名,三名以下(含三名)者應全部列出。英文文獻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中文文獻應同時列出中、英文(先中文、后英文)。未公開發表資料可作為腳注列出。
    舉例如下
       1.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編. 中國土壤.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8. 578~580.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d. Soils of China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78. 578~580
       2.文啟孝, 張曉華, 杜麗娟,等. 太湖地區主要土壤中的固定態銨及其有效性. 土壤學報, 1988, 25(1): 22~30. Wen Q X, Zhang X H, Du L J, et al. Fixed ammonium in soils of Taihu Lake region and its availability (In Chinese). Acta Pedologica Sinica, 1988, 25(1): 22~30
       3.Hillel D. Fundamentals of Soil Physics. 2n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19~66
       4.Ocio J A, Brookes P C, Jenkinson D S. Field incorporation of straw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inorganic N. Soil Biol. Biochem., 1991, 23(2): 171~176
        5.Whitty L D.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for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In: Black C A. ed. Method of Soil Analysis. Wisconsin, USA: Am. Soc. Agro., 1969. 671~698
      6.每篇論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過6印刷頁,簡報不超過3印刷頁。
      7.各類基金資助的文稿,應加題注。通訊作者的聯系地址及作者簡介等可作腳注。
      8.不得一稿多投。來稿一式兩份,若不被錄用,本刊將通知作者,但稿件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經初審并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須在(自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返回本編輯部,否則作自動放棄處理。
      9.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光盤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出版社出版,網絡版由中國科技信息所萬方數據網絡中心發布。來稿一經錄用,將由以上三種版式刊載。稿酬在稿件在本刊刊登后一次付清。
      10.來稿請直接寄《土壤學報》編輯部收,勿請他人代轉。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投稿。
     

    通訊地址:南京市北京東路71號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學報》編輯部
    郵 編:210008
    聯 系 人:陳德明
    電 話:+86-025-6881237
    傳 真:+86-025-6881000
    E-mail:actapedo@issas.ac.cn

     

     

       《土壤學報》編輯委員會名單

    主編:

    蔡祖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編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維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萬洪富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巨曉棠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王敬國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王朝輝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教授

    史 舟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教授

    史學正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宇萬太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朱永官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員

    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李 航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教授

    吳金水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沈其榮

    南京農業大學

    教授

    張玉龍

    沈陽農業大學

    教授

    張甘霖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張福鎖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陳同斌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陳懷滿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陳德明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邵明安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員

    楊勁松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楊林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林先貴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依艷麗

    沈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

    教授

    周健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研究員

    金繼運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研究員

    逄煥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研究員

    胡 鋒

    南京農業大學

    教授

    施衛明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駱永明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趙 斌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教授

    趙小敏

    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徐國華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教授

    徐建明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教授

    崔中利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

    常志州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員

    黃巧云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章明奎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教授

    蔣 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員

    竇 森

    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廖宗文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教授

    蔡崇法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教授

    潘根興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教授

    魏朝富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研究員

    <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