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首 頁| 機構概況| 機構設置| 科研成果| 研究隊伍| 研究生教育| 國際交流| 信息公開| 學術出版物| 黨建與文化| 科學傳播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機構概況 > 院士
     
    于天仁
    打印 關閉

      于天仁    著名土壤化學家。1920年2月4日出生,2004年5月22日于南京逝世。山東省鄆城縣人。1945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學院農業化學系。長期從事水稻土和紅壤的電化學研究工作,創建并發展了我國土壤電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帶電荷的膠體對指示電極和參比電極都可發生影響,從而產生兩種懸液效應的觀點,并發現膠體對鹽橋的影響距離比一般想象者長得多。闡明了水稻土的以氧化還原過程為中心的物理化學性質。應用獨有的方法,區分了有機還原性物質的電化學特征;揭示了這些物質與無機氧化還原體系之間的反映規律;揭示了氧的消長平衡、鐵離子和錳離子的形態及各種形態間的物理化學平衡規律。這些成果使對氧化還原條件的鑒別從定性的階段發展到定量的階段,并闡明了其數量因素與強度因素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可變電荷土壤的電化學性質。從離子活度比、動電電位、離子擴散、離子電導中的頻散效應、與專性離子的競爭吸附、氫氧離子的釋放及表面性質的變化等方面證明,傳統上認為純電性吸附的一些陰離子如氯離子當有可變電荷土壤相作用時可有專性吸附發生。陽離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負吸附,這是恒電荷土壤中不可發生的。可變電荷土壤與質子之間的反應及電子之間的反應也有不同于恒電荷土壤的許多特點。這些成果豐富或修正了主要來源于對恒電荷土壤的以及的一些理論,為綜合兩類土壤的特點而成的較全面的土壤化學提供了重要條件。建立了土壤中的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學表現為中心的土壤電化學。根據系統的研究結果,開創性地提出了以土壤中的帶電粒子(膠體電荷、離子、質子、電子)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學表現為中心的土壤電化學研究體系,是之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分支。這樣,使能夠將土壤中的各種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許多物理現象深入到帶電粒子間的相互作用這個較微觀的基本現象去概括。      

      曾先后多次應邀赴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訪問講學。1989和1992年曾先后任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學和美國Indlana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國際土壤學會土壤膠體表面專業委員會委員及《Biology and fertlity of Soils》雜志編委。

      主編撰寫了《土壤電化學性質及其研究法》等13部專著,其中英文專著3篇,發表中英文論文180余篇,獲國家級和中科院科技成果獎10余項。

     
    附件下載
    相關新聞
     
     
    <s id="isw0q"></s>
  • <u id="isw0q"><wbr id="isw0q"></wbr></u>
  • <u id="isw0q"></u>
  • <u id="isw0q"><div id="isw0q"></div></u>
  • 青春禁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