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獻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中央沉穩掌舵,正確領導,堅持“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兩大布局統籌聯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像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
2016年冬,我和老伴回家鄉探親避寒期間,赴南澳島旅游,發覺與我1974年去南澳考察時,今日的南澳已今非昔比,留下深刻印象。
南澳大橋橫跨海峽,天塹變通途
南澳是中國大陸近海一個面積110平方公里的海島,地處粵、閩、臺三省交界的海面。南澳與汕頭市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地質歷史上曾和大陸相連,大約在1.8萬年前,海平面上升,南澳島山地與粵、閩山脈之間的低平谷地被海水淹沒,形成一衣帶水的海峽,其深度一般在50米左右。600多年前(15世紀)時發生大地震,南澳北部出現斷裂帶,地面進一步下沉,使南澳島地勢南陡北緩。南澳與汕頭市隔著寬約10多公里的海峽。兩地都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勢走向一致,巖石種類相似,主要為流紋巖、花崗巖、砂巖和淺海沉積物。在南亞熱帶高溫多雨的條件下,形成一片陳鋪于地表的富含氧化鐵和氧化鋁的土壤,把大地染成紅色。此種土壤學名叫富鐵土或鐵鋁土,俗稱“紅壤”或“紅土”,是生長熱帶植物的土壤。所以海峽兩岸不僅有類似的地質背景,相似的土壤、植物和動物,兩地語言、文化、民俗也一脈相通。近年來,南澳縣堅持生態發展定位,以“高端生態旅游區”整體納入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規劃建設,深度融入“海上新絲路”。橫跨汕頭市與南澳島的南澳大橋,經幾年建設在2015年建成通車。這座雙車道公路斜拉橋,只供公交、旅游車、小汽車通行,禁摩托車、行人,遇8級臺風封橋。大橋主跨9341米。昔日從汕頭市區到南澳需要乘1小時汽車到東隴,換乘汽輪和海輪各1.5小時,如今從汕頭市區到橋頭汽車只需半小時,橋上只10來分鐘,把南澳全島融入了汕頭1小時都市圈(照片1),串起我國沿海公、鐵路與海島的快速通道,促進了南澳實現全面小康、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照片1:橫跨汕澳海峽的南澳大橋
融入“海上新絲路”,旅游擎起當地經濟
南澳融入“海上新絲路”之后,發展列入政府規劃,吸引國內外企業來投資興業。旅游的發展帶動島上民眾走上致富路。現在S326省道、縣道和通往鄉鎮的公路聯成網。以前的縣城后宅鎮已變成高樓林立,道路寬敞,環境整潔優美的中心城區。在南澳西半部建成了欣澳和錢澳旅游度假村,黃花山森林公園。東半部過去比較荒涼,中環投資商和南澳華業開發商在青澳灣中央占地120畝,打造一個總面積18萬平方米的中環碧海藍天大型度假村,包括別墅、公寓、風情街、酒店、北回歸線廣場和私享2.4公里金黃柔軟沙灘、大型地下停車場等設施(照片2)。附近的農民、漁民也利用宅基地蓋2-3層小樓開餐廳、酒店和民宿。
照片2 南澳中環碧海藍天大型度假區
已被列為廣東省級旅游度假區。可是在43年前,我參加全國食管癌病因考察隊到南澳時卻是另一番景象,南澳島是海防前線,我們登島要政審,辦邊防證。島上居民以漁民、鹽民和農民為主,全縣只有4.8萬人,耕地9727畝,以種水稻、地瓜、花生為主,產量低,口糧不能自給。經濟發展滯后,資源優勢未能得到發揮。民眾生活貧困,住簡陋殘舊瓦房,茅屋棚戶,加上吃熱稀飯、功夫茶,過量的魚露、腌魚蝦、咸菜和酒。有些漁民便得了與環境、不良生活習慣和營養不足有關的食管癌。隨著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從前那種現象現在少了。這樣充滿強烈對比的人文風情,南澳高端生態旅游區特有的風土景致和歷史遺跡,展現和反映惠及全球的“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和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的效果,給人留下很大的震撼。
南澳大橋建成通車后,每逢節假日吸引汕頭市、周邊地區和港澳臺、東南亞的游客紛至沓來,汽車川流不息,景區人潮涌動。我們在圣誕節期間與別人錯峰到南澳,仍遇到各種類型的游客,有年輕的帥小伙、靚麗的閨蜜、兄弟姐妹結伴而行的。也有一些戀人和夫妻、全家和朋友、父母帶小孩、子女陪伴年邁父母出游的。還遇到一家三口從吉林開房車一路南下玩到南澳的“快樂一家”。在與車主攀談中,他和老伴都是剛退休的公務員,子女已成家立業,不用他們操心。為了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便買一輛南京產伊維柯汽車自已動手改造成供食、住、行的房車,帶著孫子出來玩。這種新旅游方式自由又實惠,已出來2個多月了,玩過南澳后就回去過大年。我們贊他們會享受生活,很時尚。現在南澳不僅以旅游主導的產業蓬勃發展,海洋經濟產業也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
以北回歸線雙旅游地標,提升南澳關注度
南澳的北回線雙旅游地標與我國3大北回歸線標志塔(廣東封開的北回歸線標志塔、臺灣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鴿溪寮的北回歸線天文廣場、汕頭市郊桑埔山麓雞籠山腰的北回歸線標志塔)有明顯的不同。2014年,南澳人民政府劃地33畝辟為回歸線廣場,上立標志,命名“自然之門”。自然之門的造型以球為上點,象征地球。左柱臂長3.21米,右柱臂長6.22米,兩柱間距為9.23米。球高出底座12.22米,分別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時。兩門柱斜傾成23.5度,同回歸線23.5度的緯線。球體中空下面有方洞,夏至正午時分,太陽直射時陽光正好穿過這個方洞,投射到底座,底座呈矩形,層疊如一個“回”字(照片2)。
照片3:南澳島旅游地圖
這個設計精妙,突顯其文化內涵與科學意義,并把標志塔與廣場融為一體,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對提升南澳旅游度假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深遠意義。
幾點感想
1、海島旅游已成南澳特色品牌 南澳的旅游有它獨到之處,有它的吸引力和生長點。它地處南亞熱帶,四季如春,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氣候最佳。低處有海,高處有山,有縱深的腹地和茂密的熱帶森林。具有海岸線長、坡度緩、沙質好,水質清的金色沙灘,有著“東方夏威夷”美譽。深澳鎮有明清兩代總兵駐扎地,是鄭成功招募士兵收復臺灣的地方。在前澳有“宋林”、云蓋寺等名勝古跡(照片3)。自南澳融入“海上新絲路”后,充分發揮獨特的海島生態、人文優勢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發展全域旅游,創建特色旅游目的地,構建西部和東部兩個旅游度假區,黃花山森林公園和一系列文物古跡,實行東西聯動,產業融合。南澳大橋通車后,這個沉睡多年的南方海島一躍成為很熱的海島游目的地,帶動了南澳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個事實說明,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好的生態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本錢。
2、提升旅游品質,進一步打響海島游品牌 旅游景區是人們忘卻城市喧囂和勞頓,回歸自然,享受休閑生活的場所,其發展的核心是人,如何創造一個生態環境好,交通便捷、治安好,景區美、文化深厚、人情味濃的環境是一個關鍵。主要著力點有3:一是整頓旅游市場秩序和不文明行為。加強市場管理和監督,從交通、環境到人的素質有一個高層次提升;二是精心布局,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和廁所等服務功能,提升旅游休閑品質和公共服務水平,發展深度游、慢游、品位游;三是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和推介南澳的旅游特色和產品,擦亮南澳特色海島游品牌。
3、發揮區位優勢,使南澳成海島游最佳的選擇 我國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36個,85%以上分布在杭州灣以南大陸近岸和南海。從旅游的角度看,南澳島的區位優越。好的地理區位就是競爭力。當今回歸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物質生活豐富了便有旅游需求,海島游成了新時尚。部分人更喜歡去境外的東南亞等地旅游,其實適合你的海島游就在你身邊。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我曾去過美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旅游,感到如果就近到南澳島旅游的話,起碼有幾個利好:一是不用辦護照和簽證,節省費用和時間,想走就走;二是旅程短、交通便捷,旅行風險和困難比出境游小得多;三是文化背景、語言(普通話與湖汕話都通行),飲食習慣相通(南北方飯菜均有);四是景區同樣擁有山海雙境,并有集旅游觀光、餐飲美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大酒店,不同消費層次的酒店、飯店和民宿。沙灘就在家門口,可以晨出觀日,在陽光暖洋洋的沙灘漫步,到天然浴場嬉水,黃昏看日落和晚霞,月夜聽潮聲,愜意地度假或避寒,充分享受生活。一旦國人從大眾傳媒了解到南澳的區位優勢和景區特色,大量游客特別是中老年人和全家老小一起出游的人,就會理性選擇南澳作為旅游目的地。有理由相信,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澳島旅游,明天會更好。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地址:中國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71號 郵編:210008
電話:025-86881114 傳真:025-86881000 Mail:iss@iss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