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獻
按照全國離退休干部工作“雙先”表彰大會和老干部局長會議部署要求,并嚴格依據《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干部工作局關于在全院離退休干部中開展“暢談十八大以來變化,展望十九大勝利召開”活動方案》(離退字〔2017〕2號)文件精神,我所自三月一日起在全所離退休干部中開展了“暢談十八大以來變化,展望十九大勝利召開”主題實踐活動。主管所領導高度重視率先啟動的“建言十九大”活動,要求人事主管部門、離退休辦公室及相關部門聯動謀劃,精心準備,認真制定了并公布了實施方案。活動廣泛征集了意見和建議,促進了交流和溝通,取得了實效。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和院黨組要求,緊密結合研究所實際搭建平臺,以廣泛下發問卷調查和聚焦座談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老干部不同年齡階段、身份特征、業務類別等量身選定人員名單和確定差別調研,切實做到科學設計、合理開展、廣泛地聽取了離退休干部的意見和心聲,組織他們為實現黨和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促進我院創新發展和土壤所事業建設等建言獻策。
二、實施安排
3月經由兩個離退休黨支部下發了院發調研問卷77份,
4月份收回有效問卷,并根據院發調研問卷匯總表進行了內容的分類錄入與上報。
經由會前的充分動員與認真準備,4月26日上午所黨委書記蔡立親自主持召開了不同年齡階段、身份特征和業務類別“老科學家、老干部代表建言獻策座談會”。三個小時的會議,十六位老同志圍繞“暢談十八大以來變化,展望十九大勝利召開”這一主題,充分發揮了土壤所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會議氣氛熱烈,內容充實,建言獻策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真正傳播了好聲音、傳遞了正能量。
三、情況總結
我所離退休老干部主要圍繞從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新戰略的認識、科技創新發展新布局的認識、全面從嚴治黨、治國理政新理念的認識、召開黨的十九大新期待等四個方面,結合國情、院情和所情積極發聲、建言獻策。大家高度認同了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行的各項深得人心的務實舉措,展望了十九大勝利召開給人民群眾謀福祉的殷切期待,表達了老一輩知識分子對發揮余熱繼續報效國家發展與社會建設的拳拳之心。現就三大類建言獻策內容歸納整理如下:
1、黨政建設方面,肯定了國家繼續施行十八大以來在經濟建設、國防發展和反腐倡廉方面一系列政策的必要性。號召每個黨員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持社會穩定和將反腐斗爭堅持到底。
(1)、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對改革和發展新形勢與政策的宣講,在維護中央權威下,合理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和面對改革與發展中出現和存在的問題,愛國有道,規范行為,避免吃肉罵娘的現象存在。(曹亞澄)
(2)、建議國家不再任用具有外國國籍者擔任黨和國家的各級干部。(曹亞澄)
(3)、建議國家保持對反腐敗的高壓態勢,不斷完善反腐敗機制。(孫家林)
(4)、建議黨的十九大候選人要強化紀監審部門審查和群眾認可,增加為人民服務和擔責能力的考核,以黨章要求和全黨全國利益為唯一選拔標準。(楊苑璋)
(5)、建議國家強化和前移紀委職能,重視事前提醒和預防職能。(喬鳳珍)
2、民生建設層面,肯定了十八大以來惠及老齡群體各類法案和政策的深得人心。
(6)、建議國家調研和推出社會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通過“居家養老綜合服務體”與居家老人簽訂契約,提供膳食、診療和清潔類的幫助與服務。并與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結合,可以吸納小志愿者參與幫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遠影響。(李成保)
(7)、建議國家健全扶貧機制,像建立反恐機制那樣責任到人。重視技術扶貧,整合規模形成大的工程。提高扶貧資金利用效率,嚴控扶貧腐敗。(徐富安)
(8)、建議國家加大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實現更大范圍的公平化和去商品化,尤其著力對學齡兒童減負減壓,讓他們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同時能夠健康成長、快樂童年。(喬鳳珍)
3、科學研究層面,肯定了國家和科學院進行科學創新的重要性與系列顯著成果。強調了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及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運行機制的必要性。
(9)、建議國家重視并強化對土壤資源高效利用的研究工作,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緊抓不放,藏糧于地。(龔子同)
(10)、建議國家在耕地(農田)土壤重金屬影響評價中推行“土壤和農產品綜合質量指數法”。(陳懷滿)
(11)、建議國家把滴灌技術推廣列入部分貧困地區和老區援助項目。(徐富安)
(11)、建議國家實施化肥施用量零增長。(張效樸)
(12)、建議國家強化科研項目和資金的監管制度建設,從體制與機制上保證發展的可持續性(孫家林)。
(13)、建議國家重視和強化科學普及工作,創新方法和方式,例如公益大講堂。(李振高)
(14)、建議研究所在業已完成的國家重大項目或爭取的國家重大項目基礎之上,集中力量考慮成果產出的思路及對策,優化成果資源配置。(張紹林)
(15)、建議研究所加強土壤學科自身建設與發展生產實踐應用技術探索雙管齊下,重視科學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張紹林)
(16)、建議研究所在服務國家和社會需求基礎之上,增加和加大對有實效的應用示范推廣項目的投入,形成集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示范推廣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張紹林)
(17)、建議研究所通過封丘、鷹潭與常熟三個國家級的生態試驗站,加強對代表類型區域的土壤與環境問題研究;加強面上的調研及其試驗成果的推廣示范;緊密聯系當地的相關部門聯合攻關當地重大土壤或環境問題;發揮所長,積極參與當地農業示范樣板區建設。(張紹林)
(18)、建議研究所強化學科建設,促進任務帶學科,從重視學科交叉和新技術應用的角度優化人才培養。重視并加快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周慧珍、李振高)
(19)、建議研究所或者學會組織公益性應用培訓班。(陳懷滿)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地址:中國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71號 郵編:210008
電話:025-86881114 傳真:025-86881000 Mail:iss@issas.ac.cn